当前位置:杭州广告网 >> 广告动态 >> 报刊动态 >> 浏览文章

“互联网+”时代纸媒的应对策略

时间:2016年03月29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浏览:  【字体:

    随着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线传感、4G智能手机、WiFi无线上网、远程视频、可视化交互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的传播速率、方式及元素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嬗变。

    在人人都能成为“网中人”的今天,互联网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社会的一种操作系统,“互联网+”正以席卷之势,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新技术及信息传播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挑战,传统纸质媒体该如何应对?笔者以为,传统媒体在今天需要冷静,“互联网+”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发展的契机,我们应该保持自身所具有的一些优势,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以积极的姿态与策略加以应对。

    从单媒体向多媒体演化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与嬗变,决定了多元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业的主要发展路径。笔者认为,所谓多元媒介的融合,是指前互联网时代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在今天地球日益成为一个“数字村落”的年代,必须相对模糊各自的界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借鉴、包含、整合的新兴媒体理念,即各种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在这样的理念下,传统纸质媒体需要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框架,迈向多元媒介融合,即在坚持办好原有纸质媒体基础上,开拓网络电子版、手机版、网络互动BBS等新型信息、新闻的传播途径,以弥补纸质媒体传播的不足,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这种融合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还可以优化内部管理、活化新闻从业人员的创新性与资源配置,使传统纸质媒体的投入产出效果达到最大化。

    网络时代是一个交互、交流的时代,微博便是这种互动、交流、沟通方式的最佳载体,受众广泛参与是网络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传统纸质媒体需要转变理念,有所作为,在迈向多元媒介融合的同时,迎合与引导广大读者参与、互动的潜在需求,这样可以不断开拓读者群,扩大纸质媒体的影响力。相关研究也显示,良好的阅读互动,可以有效激活读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深化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引发读者对阅读媒体的依赖或喜爱。所以,纸质媒体需要深入把握一些热点报道,拓宽传播视角,通过官方微博、网络平台等,及时回应读者的互动需求,并在满足读者参与互动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纸质媒体的影响力。

    发挥纸媒优势,找准发展定位

    网络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对于社会意见的反映、公众诉求的表达、社会监督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伴随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出现了有待克服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由于网民的素质及其表达方式参差不齐,各种信息让人难辨真假,而纸媒作为一种最古老、存在时间最长的媒体形式,更是早已为人们广泛接受,在社会的信息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公信力已得到民众广泛认可。

    作为传统的新闻媒体,纸媒有一整套严格的新闻采编标准和采编流程,这在现今的信息生产领域里也是稀缺的,这些恰恰是传统纸媒的核心优势。据尼尔森关于“全球广告信任度”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报纸的信任度为58%,远高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由此可见,报纸在社会公信力、权威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媒体应整合资源,找准定位,全面发挥优势,充分挖潜,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把握契机,不断发展。

    从满足浅层发布走向深度报道

    纸质媒体归根结底是一种“注意力经济”,面对网络信息多元化的挑战,最为关键的还在于做出高质量的新闻吸引读者。如今,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成千上万,阅读口味已不再是单纯满足获知新闻事件的五要素,更不是只被动地接受,他们有着自己的逻辑判断、价值取向,希望多了解一般新闻事实背后的真相,乐意接受多角度的分析与深度剖析。如果一个媒体在报道中仅满足于人云亦云,就会缺乏竞争力。传统媒体必须走出原有的简单“呈现事情五要素”的那种浅层次新闻报道,在报道新闻时加强策划。做好有分量的深度报道,意义很大。

    鲜明的态度、观点和对事件的认知水平是深度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媒体要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优化、再创作,抓住广大读者关心的一些热点新闻进行系列、深度且具有互动性的报道,比如邀请相关专家作详细、权威的解读,或利用网络媒体,加快时效性较强的新闻更新、报道。纸媒要做好新闻深度报道,从发现问题到策划、组织报道,再到版面体现,各个环节都应积极配合,从而产生最佳的社会效果。这样就能使读者通过多媒体、多角度了解到更多的新闻真相,满足读者的需求。(原标题:“互联网+”时代纸媒的应对策略  作者:夏晓茵  作者单位:浙江工人日报社)

编辑:8057

文章关键字:纸媒,互联网+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