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杭州广告网 >> 广告动态 >> 行业管理 >> 浏览文章

医药广告乱象多 投诉维权有途径

时间:2013年04月19日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  浏览:  【字体:

    打着各种专家旗号,声称保证“药到病除”,患者现身说疗效……如今,各种医药广告充斥着消费者的眼球,真假难辨。

    针对网络虚假医药广告泛滥的现象,今年3·15前夕,15名两院院士向互联网企业和全社会倡议:向生命负责!拒绝网络虚假医疗医药广告。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等13部门日前对2013年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把关系群众健康安全、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以及违法问题易发多发的广告作为重点整治内容。

    夸大医药功效蒙骗人

    海口的王女士近日看到某胶囊的药品广告,声称服用一两个疗程后,能根治很多妇科病,还有某权威专家对药品功效的介绍。她通过广告中的联系电话购买了两盒,花了376元。服药3天后,病情不仅没缓解,还出现了眼肿、脚肿、脸肿、眼睛看不清等症状。王女士怀疑该药品有问题,向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诉。据查实,该药品为正规厂家生产,但在广告中存在虚假夸大宣传功效等违法行为。

    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王女士一样遭遇的消费者有不少,很多药品虽然是正规厂家生产,也有合格的审批手续,但在对药品的宣传中,其吹嘘的功效严重超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药品的功能主治范围。比如前不久被海南省有关部门叫停的“好视力”眼贴产品,属于正规厂家生产,也有合格的备案审批手续,甚至产品包装上的宣传也符合规定。但海南经销商在宣传过程中,通过在店面张贴广告,号称有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的功效,进行超范围的虚假宣传。通过媒体曝光后,省药监及工商部门积极介入,对不法商家进行了惩处。

    不少消费者正是因为听信这些医药广告的“神奇”疗效而购买。服用后感觉没效果,绝大多数人只是停止服用,对于自己的受骗经历忍气吞声。只有少数的消费者服用后感觉身体明显不舒服,才会向有关执法部门投诉进行维权。

    “目标”盯准老年人群

    记者从海南省工商局商标广告监管处了解,目前发现医疗广告违法的表现主要是:广告中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的名义或形象作证明,含有保证治愈或隐含保证治愈的内容,宣传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等。药品广告违法的主要表现是:广告中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利用专家、患者名义或形象作证明,以及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处方药广告。保健食品广告违法的主要表现是:广告中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宣传食品的治疗作用,利用专家、消费者名义或形象作证明。

    省工商局商标广告监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工商部门对大众媒介上发布的医药广告都有严格的审查监控机制,但目前很多违法医药广告依靠网络发布,有些则通过在街上、医院里散发医药广告册子进行虚假宣传,查处这类违法广告有一定难度。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负责人介绍,相比那些明目张胆违法宣传的商家,一些药品、保健品厂商经常会通过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夸大宣传产品功效,以达到向老年人推销产品的目的,这类活动往往更为隐蔽,不易查处。

    家住海口坡巷村的林女士反映,她的老父亲经常参加一些健康讲座,对所谓“专家”推荐的保健品深信不疑,有一次甚至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张保健按摩床。听说老人准备参加在海口蓝天路某酒店举办的一场健康讲座后,本报记者随其前往暗访。一名推销人员在讲课过程中,声称某冲剂具有各种治病的功效,为了让在场的数百名老人相信其神奇功效,推销人员当场宰了一只鸡,取血分别放入两个水缸里,其中一个水缸里倒入几包冲剂产品,通过对比鸡血在两个水缸里的溶融状态。推销人员称,该冲剂具有舒经活络的功能。

    炼就一双识假慧眼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如何掌握简单有效的鉴别方法,准确识别虚假夸大宣传的广告而不花冤枉钱呢?省工商、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将一些识别违法药品广告的方法归纳如下:

    查看广告中是否有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广告批准文号。

    仔细查看药品包装上的说明书,了解清楚产品的功效范围,以免受宣传册上超范围宣传的欺骗。

    经审查批准的广告不应含有以下内容:1、广告中含有绝对化的语言,如:根治、根除、不反弹、药到病除、国家级、最先进科学、最高技术等用语;2、广告中含有“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服用1至几个疗程病症全无”等承诺;3、广告中含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医生为产品的功效作证明和肯定,或者声称该产品被某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或医生等推荐为治疗疾病、康复保健的唯一或最佳产品等内容;4、广告中含有治愈率、有效率及获奖等内容;5、广告中有患者来信、感谢信等为产品的功效作证明,声称使用该产品后,病症减轻或痊愈等内容。

    消费者应谨慎购买医药产品,切勿听信虚夸的广告疗效,必要时还可以向工商、药监部门投诉进行维权。

编辑:8037

文章关键字:广告,医药广告,商标广告监管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