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杭州广告网 >> 广告动态 >> 行业管理 >> 浏览文章

为了20万元收益 杭州余杭一公司差点被骗1个亿

时间:2019年07月29日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浏览:  【字体:

    (原标题:为了20万元收益 余杭一公司差点被骗1个亿 记者:华炜、陈锴凯 通讯员:庞振煦、王海燕、周德锋)

  36岁的何女士,是余杭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公司主要做金融投资方面的业务。

  “我怎么都没想到,公司才成立半年,差点就开不下去了。”说起公司遭遇的事,何女士心有余悸。

  导致何女士的公司差点开不下去的,是一起上亿元的诈骗案,万幸的是,警方及时破获并全额冻结涉案资金,这也是截至目前全省紧急止损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件。

  昨天,杭州警方举行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被骗资金集中返还暨杭州市首届反诈代言人聘请仪式,本报记者陈蕾成为代言人之一,警方集中向11位被骗群众(单位)返还被骗资金8586万余元,并在现场对此案进行了通报。

  圈套
    1亿元银行走个账,当天可拿20万收益

  今年3月上旬,公司的一个业务员告诉何女士,自己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个姓魏的老板,魏某在河北开设了一家汽车贸易公司,这家公司有资质购买河北廊坊一家银行的某款理财产品。何女士正好有投资打算,便通过中间人联络,与河北这家贸易公司达成了资金合作意向,何女士公司粗略估算通过此次合作将有20万元左右的收益。

  业务员说,廊坊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是结构性存款产品,存入1亿元,一年的利息有400万元,且购入当天就可以开出承兑汇票。

  签合同前,何女士特地让业务员去了一趟廊坊的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孙某信誓旦旦地保证,魏某的公司确实有资质购买理财产品。殊不知,孙某早已被魏某公司买通。

  前期在微信上联系了3个月,又先后3次前往河北当地的银行证实,之后便与对方达成合作协议:何女士的公司出资1亿元,由魏某的公司出面向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银行当天能够开出1.04亿元的承兑汇票,该承兑汇票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贴现,事成后,何女士的公司可收回1亿元的成本,同时当天可以拿到20万元的收益。

  3月21日,何女士找其他公司筹了钱后,按约将钱打入魏某公司的银行户头里,依照计划,这笔钱只是从魏某这儿走个账,马上就应当转到廊坊的银行账户里。可是,业务员准备去转账的时候却傻眼了——魏某公司账户里竟然只剩下了20万元!

  1亿元资金根本没有转入到廊坊的这家银行里。意识到事情不对,业务员当即拉住魏某质问,魏某此时却开始装傻,何女士公司得知后则赶到余杭公安分局南苑派出所报警。

  止损
    第一时间报警,民警火速冻结1亿余元资金

  事态紧急,余杭公安分局迅速集合刑侦、经侦、南苑派出所多个部门的警力,第一时间开展被骗资金紧急止损以及案件侦破工作。

  3月21日当天下午1点警方接到报案,在市局反诈中心的大力支撑与多方联系下,市、区两级公安机关联手,开展被骗资金紧急止损工作。

  民警侦查发现,1亿元资金先是从魏某公司的账户转出,分为数十次,从数十个账户快速向下流转。由于时间紧迫,民警彻夜工作,顺藤摸瓜,共查询分析涉案银行账户300多个,冻结银行卡50多张,对涉案资金进行紧急止损,累计冻结资金1亿余元。

  与此同时,余杭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民警也赶赴河北进行侦查。

  原来,河北这家汽车公司原本是刘某的,刘某此前做过正经生意,因经营不善倒闭,公司成了空壳公司,刘某本人的征信也出现了问题,为了实施诈骗行为,他提前将公司变更到魏某名下。

  后来,刘某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个姓黄的男子,黄某自称与银行工作人员熟识,两人便商量着设一个局——先买通银行工作人员作为内应,伪造公司有购买理财产品的资质,之后再找到出资方,打着资金合作的幌子,骗取对方的资金。

  在何女士资金转入前,魏某已经到银行开好了转出汇票,事发当天,他就通过这张汇票,成功将公司账户里的钱转入到了指定账户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民警辗转河北、河南、江苏等地,陆续抓获涉案嫌疑人11名。截至目前,已返还被骗资金7100余万元,余下的2800余万元也已被公安机关暂扣。据悉,这是全省反诈工作有史以来,成功止损金额最大的一次。

  数据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
    杭州警方上半年已止损3亿元

  今年1-6月,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累计破获电信网络新型侵财案件2300余起,刑拘电信网络新型侵财犯罪嫌疑人1690名。

  除了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杭州警方还运用技术防范手段从源头上避免群众的损失。

  1至6月,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会同全市各派出所对正在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通过技术拦截进行主动干预,有效拦截即时性电信网络诈骗警情1.4万余起,劝阻受骗群众4100余人,拦截资金3亿元。

  根据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对上半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形势分析,信贷理财、购物消费、假冒身份、招聘兼职等重点诈骗类案件合计占总案件数的72.5%。

  其中,信贷理财类诈骗案件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的比例最高,为22.0%,涉案金额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案损的18.7%;购物消费类诈骗以游戏及低价购物诈骗为主;假冒身份类则以冒充老师、缴纳培训费名义诈骗学生家长案件居多;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案件占比2%,但涉案金额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案损的13.8%。

  从易受骗的群体上分析,近年来,21岁至30岁的年轻人占据电信诈骗受害人总数的47.80%,既是易受骗的高危群体之一,同时也是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体人员”。

编辑:8037

文章关键字:电信网络诈骗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