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杭州广告网 >> 广告动态 >> 网络媒体 >> 浏览文章

暴力,网络的硬伤(3)

时间:2011年10月25日 来源:网络导报 作者:佚名 浏览:  【字体:

    不仅网民恐慌,当地警方也极为重视,随即展开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却是,这条消息是虚假消息。虽然事实得到了澄清,但贺州这家粉面店和广西螺蛳粉的声誉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件,是轰动国内“药家鑫案”,在药家鑫被依法执行死刑之后,其父药庆卫因不堪网络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而向法院状告张显名誉侵权。

    “张显在网络的谩骂、羞辱、散布的大量不实言论,让我们雪上加霜,因谣言的猜忌使我们孤立无助,家里犹如人间炼狱。”药庆卫要求“澄清网上不实及恶语攻击的言论,并作公开道歉”。

    “作为受害人张妙家属的代理人张显,向法庭争取判处药家鑫死刑本无可厚非,不过,他为达到这一目的,抛出了药家的特殊背景论、‘官二代’、‘富二代’等各种言论,药家‘四套房’,药父‘负责军品采购,身居要职’。这些言论到底是否符合事实,自有法庭认定,如果失实,显然属于诽谤和网络暴力。”法律界知名人士杨涛说。

    张显在网络上发布针对药家的不实言论固然不对,但广大网民在这中间扮演了什么角色?许多网民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盲目跟风,本意是伸张正义,却充当了别人的话语炮灰。

    “在这里,网站作为网络服务商,为网络暴力行为提供了实施平台,可能因承担‘连带责任’而成为共同被告。”张周平说,对于第三方机构,比如论坛等网站来说,在对网民言论的审理和管理上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

    “关键还是要网民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新闻信息的能力。”张洁博士向记者表示,网民要逐渐学会文明上网,在激情当头冷静分析,明辨是非,谨慎发言,成为阻止流言、谣言的智者。
遏制暴力,关键要行动

    有伸张正义的网络“义军”,也有恶意诽谤、攻击的网络“暴军”,如何遏制“暴军”横行?如何引导“义军”壮大?法律要规制,政府要引导,企业要自律,网民要教育,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

    在一项关于网络暴力频发的原因调查中,73.9%的人认为是由于“攻击者的真实身份难以查证”;70.5%的人指出原因是“法律难以约束网络行为”;54.1%的人认为问题出在“网站管理者管理粗放,放任攻击行为”。而在遭到网络人身攻击后,52.5%的人会保持沉默,不予理睬;45.2%的人会向网站管理方投诉;31.6%的人会以牙还牙,进行人身攻击;20.1%的人会考虑诉诸法律。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 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和心理伤害。“但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时间还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法律在对网络暴力的惩治上存在一些难处,比如,网络的隐蔽性,事件的复杂性,尤其是跨地域的案件,对侵权人和其应该承担责任的确定比较困难。”邱宝昌律师表示。

    那么,如何规范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邱律师认为,要借鉴国外的网络立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各方的当事人行为做出合理的规范。“应该加大对网络侵权的责任认定。因为网络侵权的查处成本、维权成本都很高,应该让其承担更重的责任,这样才能起到有效的震喝和遏制作用。”

    “法律法规要规范,同时还要建立网络道德体系。”邱律师进一步指出,仅仅依靠法律并不能治本,关键还是要建立一套网络道德体系:网民文明上网,不在网站上做散布谣言、恶意中伤等侵权行为;网站文明办网,不要为了点击率,故意人为制造话题、事端,对网民行为加强审理和监管。

    对此,张洁博士认为:“长期以来过度强调政府、企业、网民的责任,却忽略网民的辨别意识。政府应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尽量帮助网民提高这种辨别能力。”

    “出了问题,以往我们总是说政府、企业、网民要怎么做,但怎么做,从何入手,并没有拿出具体的措施,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要讨论空泛的内容,应该做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措施。”张洁博士表示,“这种辨别意识,不要只是呼吁,告诉别人网络时代辨别意识很重要,而是要开发出相应的课程,一点一点的引导他们如何辨别意识。”

    “无论是法律制度要完善,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要加强自律,还是要网民培养自身素质和辨别意识,其实都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探索和完善。”张洁博士说,任何一项新技术发明之后,都会经历一个混乱的阶段,直到人们发现不能再混乱下去了,就会思考怎么解决和引导。网络行为的混乱,也是阶段性的,等到网络监管和网民意识提高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编辑:8044

文章关键字:网络,网络暴力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