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杭州广告网 >> 广告动态 >> 热点动态 >> 浏览文章

媒体融合新路径:聚合+算法

时间:2017年06月21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浏览:  【字体:

    为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与今日头条联合主办的“拓展主流舆论传播空间 提高网络舆论自律水平”——2017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回顾3年来主流媒体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历程,与会者有哪些体会值得分享?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为此,本期《传媒周刊》集纳论坛中的观点精髓,以飨读者,期待能为业界进一步开拓思路。

    众所周知,近3年来,中央与地方主流报刊积极作为,从“报纸+网络版+手机报”的加和式转型,进入融合发展质效并重的时期。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以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移动新型媒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已成为当下媒体的共识。在2017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学者、从业者一致肯定了互联网思维下媒体融合的新路径,即围绕算法及人工智能,从而达到信息精准送达、精准传播的效果。

    不能只局限于 做单一新闻

    主流媒体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这几年,业界普遍认识到,大数据在媒体传播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环境。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就认为,融合发展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容建设和先进技术是融合发展的两大支点,优质内容生产和扩大分发平台数字传播,是构建新型业态的两个基石,也是实现价值变现、资源变现、影响力变现的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与会者也纷纷强调,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门科学,因此,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推动融合发展更好更快地实现从相“加”迈向相“融”。

    在媒体所处环境的转变之下,从业者该如何应对?对此,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在谈到让优质内容更适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话题时表示:“纸媒只有版面语言,头版要花费要闻部的力量每天精耕细作,而实际上现在版面语言在纸媒时代这一引以为傲的东西,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阻碍。如果还不改变表达方式的话,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会很差,既没有粉丝,也没有收益,这样的媒体是难以生存的。”

    在以“内容为王”的新闻客户端竞争中,澎湃一上线就成为一个现象级或者是刷屏式的存在。为什么产生刷屏现象的会是澎湃?李嵘认为,这缘于澎湃很好地抓住了“时政领域”这一恰到好处的时机,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

    结合“起步早”与“发力猛”两个因素,李嵘表示:“我们其实没有什么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在当时也没有很新的进步,但我们在时机上把握得比较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则谈道,融合时代,不能只局限于做单一新闻,否则将没有办法打造真正有影响力的平台,要有更宽泛的信息传播方式、技巧融入其中,才能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以平台意识更新端口思维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

    而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14亿,年增长率为8.8%,网民使用比例达到84%。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71亿,占手机网民的82.2%,年增长率为18.6%。

    在谈及移动传播环境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强调,移动优先符合传播规律和实际情况,移动优先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移动端口将作为媒体机构的第一发布端口。

    那么,如何实现移动优先呢?宋建武认为,其一要以平台意识更新端口思维,以往多是开发移动发布端口,现阶段的关键是构建移动发布平台;其二要以原创+聚合的方式更新内容生产模式,媒体传统的新闻内容生产模式必须转向原创+聚合模式,逐步实现以大数据为基础生产新闻产品,聚合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其三是要以精准分发取代千人一面,顺应传播关系的转型,尊重每个人的传播主体地位,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观察业界生态环境不难发现,政务公开和社会普遍信息化使得各种资讯与专业媒体机构生产的内容正在不断汇聚,在网络空间形成了海量的信息资源。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海量的信息资源如何与个性化信息需求相匹配,以实现有效的传播,构成了移动传播时代的特殊矛盾。

    数据显示,在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德国、法国、英国等互联网发展领先的国家,聚合类新闻客户端都大行其道。

    据猎豹全球智库提供的观察报告显示,上述7个国家的新闻客户端活跃渗透率前10名榜单中,排名第一的全部为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综合7国市场榜单分析,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在前10名中均占据5席。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发现,聚合新闻加以有效分发是目前新闻资讯类客户端的主流形态。其内在原因是,用户对内容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造成单一媒体的信息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只有通过聚合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新闻资讯。

    与会者认为,既然内容聚合在移动传播中如此重要,业界就应该从这一视角出发,深刻认识“中央厨房”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其有效运用的模式。目前,国内主流媒体集团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建设“中央厨房”,从聚合信息资讯的范围看,有主要用于聚合本集团内部信息资源的,也有能够在自身资源聚合基础上,集合其他专业媒体机构的信息资源的,还有把信息资源聚合的对象扩展到政府机构发布信息的,也有少数媒体集团在积极创造条件,试图实现对自媒体内容的聚合。

    网络技术解放传播力,对此,与会者普遍认为,视频格式具有最丰富直接的表现力,短视频的资讯化适应移动网络传播。

    李嵘表示,目前是使用客户端的形式将内容送达到受众处,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会有新的形式产生,但是最终兑现的还是内容,这是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

    李嵘预言,至少三五年之内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取代手机阅读的功能,而未来是否会有东西取代手机,其时间点还很难估计。同时,对于时下火爆的视频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李嵘也透露,目前澎湃也在做视频方面的探索。他认为,短视频确实是值得发展的一个形式,要找出让很多人都愿意看的新闻,主要在于判断力和生产力。

    算法编辑应不再陌生

    信息大爆炸使得信息极大丰富,传统获取信息的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这种环境下的信息获取需求,推荐和个性化技术,作为解决信息爆炸问题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Netflix、优酷、爱奇艺会推荐不同人群喜欢看的视频,今日头条会向我们推荐关注的新闻和其他信息,音乐网站会通过预测用户想要听什么歌曲从而生成个性化的音乐流。

    而这其中,算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何为算法?陈昌凤介绍说,算法是人们归纳总结出来的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与内容相关的大致有三类,其一是基于内容的推荐,根据用户过去的浏览记录来向用户推荐用户没有接触过的推荐项;其二是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基于一个这样的假设“跟你喜好相似的人喜欢的东西你也很可能喜欢”,进行个性化协同推荐;其三是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挖掘发现不同商品在销售过程中的相关性。

    就算法的崛起而言,2016年无疑是里程碑式拐点。2016年8月,第三方监测机构易观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在资讯信息分发市场上,算法推送的内容超过半数。这也证明算法时代正式来临。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新浪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UC浏览器、360浏览器、微信、微博等纷纷加入算法潮流,BAT更是在2016年悉数出手,各种资源开始向算法推送聚集。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内的新闻院校已经在教学中加入了新闻编程相关的课程。

    算法可以告诉内容生产者做什么样的内容分发给什么样的用户。《纽约时报》方面曾表示,其团队正在寻找办法帮助记者和编辑了解标题改变、社交推广等措施带来的受众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记者们能够洞察哪些具体因素促使文章被更多人阅读。记者获取重点数据十分关键,因为这能够缩短记者与数据之间的距离。《纽约时报》每天会以邮件的形式将数据信息发送到新闻编辑室。

    国际媒体都在尝试进行算法推送,而国内率先实行算法推送的则是今日头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今日头条平均用户每日打开时长为41.8分钟,而网易新闻和凤凰新闻分别是26.1分钟和24.7分钟,腾讯新闻仅为19.8分钟,不到今日头条的一半。2016年8月,今日头条的平均用户每日打开时长已经超过70分钟。

    数据背后显示的其实是人工智能的威力。作为一款个性化信息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是国内最早一批把人工智能结合到移动应用场景中的产品,利用人工智能推荐算法提升信息分发效率。

    那么,人工智能是如何帮助今日头条把信息分发这件事做好的?在今日头条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李磊看来,首先是需要有好的创作内容;其次是需要做推荐,需要好的推荐算法。据李磊介绍,推荐的背后则涉及理解内容,这需要很多储备,比如词袋模型、主题模型、语义分歧、关键词提示等;再次是互动,今日头条将信息推给用户,而用户会在读完以后与信息有交互以及评论。“只有以上几个部分做好了才能将信息与用户的匹配做好,让推荐更精准和个性化。”李磊补充道。

    对此,宋建武也十分认同。他表示,通过算法匹配海量信息与个性化需求基础上的信息推送,能够实现精准传播,大大提升传播效率,而精准传播无疑对大众传播是一个颠覆。(原标题:融合新路径:聚合+算法 作者:李雪昆)

编辑:8037

文章关键字:媒体融合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