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杭州广告网 >> 广告动态 >> 热点动态 >> 浏览文章

新华社广告进驻纽约时报广场(2)

时间:2011年10月24日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佚名 浏览:  【字体:

    在2011年6月,“时报广场2号”大厦广告墙原本的租户汇丰银行十年租期将满之时,谢伍德户外广告公司主动想到了新华社。“听说他们想要在纽约开设新的办公室,为什么不去跟他们谈谈合作呢?”特纳说。

    进入特纳视野的正是新华影廊公司。新华网报道称它是“新华社2010年推出的一个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1年7月12日,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王宏伟曾介绍说,新华影廊将成为“引导舆论,展示形象,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重要渠道”。

    最终签订的合同中,特纳给了新华影廊特殊的政策和权限——允许它自行招商播放其他广告。“只要广告的内容不和这栋楼上的其他广告冲突,就不存在限制,”特纳说,“比如,因为可口可乐在,你就不能再播其他碳酸饮料的广告了。”

    正因如此,时报广场终于出现了五粮液与可口可乐“同台”的场景。

    五粮液集团办公室主任唐伯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1年7月,新华社主动联系了公司,告知他们将在纽约时报广场长期租用电子屏幕。“从新华社在纽约的大屏幕8月1日开播以来,五粮液形象宣传片已播出上千次……这是公司推进‘世界名酒’战略的全新尝试。”

    唐伯超称,“五粮液走进世界最发达的商圈,向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展示五粮液和中国白酒文化的魅力……”至于广告效果,五粮液集团“正在评估”。

    “共产主义的广告牌?OK!”

    “新华社”并不是第一家走进时报广场的中国机构。早在1995年5月1日,中国公司是“999三九药业”的广告就出现在时报广场上。当时的《纽约时报》报道称:“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世界上广告密度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区做中文广告。时报广场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广告语言——中文。”尽管如此,16年后,当新华社广告在时报广场再次亮相后,还是在当天就引来了少量的学生抗议。

    当然,多数美国人则对“新华社”的出现并无异议。

    “这只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宣传广告而已,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知名政治作家陶德·吉特林(Todd Gitlin)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尽管新华社有着全球影响力,但是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新华社,很多美国人会抱着怀疑的甚至紧张的态度去看待它。因为在美国,很多人有一种中国即将超越美国的危机感,这时看到中国国家通讯社在时报广场的巨幅广告,这好像不是个好兆头。”

    但布莱恩·特纳表示,自广告登出起,公司从没有接到过任何负面反馈或是任何投诉电话。他说:“从来没有什么负面反馈,一个也没有……甚至也没有一家美国媒体对这件事提出过采访要求。”

    稍微留意,人们就可以发现,新华社并不是惟一向国际场所进军的中国国家媒体。近年来,《中国日报》开始发行美国版,并且在推特(Twitter)上购买了推广套餐,作为“推荐用户”出现在推荐关注的首位;《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开辟英文版,尽管它推出的第一年被预计运营亏损,但在总编辑胡锡进的展望中,它未来可以到海外发行;中央电视台近年增设了俄语及阿拉伯语频道,并在力争实现“7种语言、11个频道”的国际化布局。

    然而,美国的中国媒体观察者,原《汉语世界》网络与多媒体部门主管查尔斯·卡斯特(Charles Custer)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中国有足够的钱在海外建‘麦克风’,但如果中国不仔细探索出与国外观众最好的交流方式,效用只能事倍功半。”

    中国“麦克风”的确已经架设在了全世界。多数纽约人并不知道,著名的百老汇街将在1540号迎来新客人——新华社北美分社。几乎同时,人民网也已搬入纽约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

    在时报广场,来自亚特兰大的艾什莉仔细看了看记者指向的新华社广告牌,说:“有意思,这是一个新视角,但我没什么意见。”旁边的游客插嘴说,“嗨,这没什么,这里是纽约,没什么东西是奇怪的,大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块共产主义的广告牌?OK!”

编辑:8044

文章关键字:广告,新华社广告,纽约时报广场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