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杭州广告网 >> 广告协会 >> 论坛访谈 >> 浏览文章

于洋:我是不做广告的工薪阶层(2)

时间:2009年08月29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浏览:  【字体:

    在现在这个明星拍电影、做广告收益巨大的时代,很难想象作为知名演员的于老竟是个纯正的工薪阶层。所以有亲戚问于老是不是挣了很多钱,也有人说于老至少有上千万元人民币的存款。于老爽朗地笑了,“这是开玩笑,我是工薪阶层,挣的是工资,和现在拍一部电影就得几百几十万可不一样啊!”

    于老也不是不能接受新事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追求,不过我们那时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那代人最大的愉快和安慰。”

    “哪儿用哪儿到”

    审一部电影、看一个剧本,给200块钱酬劳;参加各种活动,往往是义务出席……于老风趣地戏称自己“物美价廉,哪儿用哪儿到”。

    于老担任过两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现在则是名誉会长。所以现在主要关注的还是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这方面。他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了3届海淀区政协副主席,也当过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中国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于老现在还经常参加一些协会的活动,比如逢年过节到失足青少年教育学校,和他们在一起座谈,讲一讲心里话。

    “当然我不可能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奔波在第一线,因为电影是年轻人特别活跃的世界,我上了年纪之后,能做点补充性的工作,我就从心里面高兴。力所能及地做一点事情,这样才不虚度时光。”

    于老现在还在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工作,一些重大题材的影片从剧本到拍摄完成他都关注过,比如他一直在关注《建国大业》的摄制,还提了一些意见。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于老和王晓棠、唐国强、王馥荔、陆毅等表演了配乐诗朗诵《历史将永远记住》。8月6日,他还出席了在青岛召开的第12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典礼。

    于老也经常参加下基层活动。“我出去之后发现群众渴望文艺家们到他们中间去,他们是那么高兴。文艺工作者不要把自己关在宾馆、别墅里面,应该多下基层。”看到群众开心,他自己也开心;看到群众的笑脸,他的脸上也绽开笑容。近来,于老下基层去过江苏,去过新疆,近期他还计划到西北去。

    希望年轻人保重身体

    于老年近八旬,还经常参加一些活动,甚至长途跋涉,笔者很自然地希望他多保重身体,然而,他却先说出“希望年轻人保重身体”的话。

    于老说,人到老年需要“心静”,但是他也常常心潮起伏。“搞艺术的人容易激动。看到年轻人哪一点做得好,我就很兴奋;如果遇见我喜欢的年轻人,我有时候都想流眼泪,我觉得看到了一种希望。”不经意间,于老的眼圈红了。“我看到有为的年轻人,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儿子,他当时真是不知道爱惜自己啊,我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走的时候,我也差点就‘过去’了,现在稍稍平静了一些。我要提醒很多年轻人,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于老的儿子于晓阳,曾是一位出色的导演,拍摄过《翡翠麻将》、《大海风》、《开着火车上北京》等多部电影与电视剧,他的妻子是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2005年,由于筹备电影《北纬30度》,赴湖北选外景过程中过度疲劳的于晓阳,在返京的火车上因公殉职。于老哽咽地说,儿子当时连续熬夜20多天。“我过去对儿子要求的太多,从我儿子走之后,我更多的关注年轻人。年轻人生活在现在的非常时代,他们的任务非常重,常常给自己加压,这样身体会承受不住的。年轻人忘我奋斗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身体!”于老含着眼泪说。

    于老还说出了自己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做一个演员也好、一个歌唱家也好、一个导演也好,做任何职业都好,一定要有一点思想,要有一种责任感,要有一颗火热的心,来拥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时代。”于老践行了这句话,现在他把这句话留给了我们。

编辑:8032

文章关键字:于洋,广告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